苏州银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店铺首页>新闻资讯

华虹半导体一季度营收增长百分之50 英寸厂积极扩产

2022/4/11 11:41:00

  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会议强调,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夯实融合发展的基础支撑,健全法律法规,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为促进《指导意见》有效落实,中国电子报策划推出“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专栏,邀请全国各地工信部门主要领导、业内专家、骨干企业相关负责人围绕《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特色做法、下一步对策和建议等发表真知灼见。敬请关注。本期为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院长赵新华的署名文章。

  党中央、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2020年6月中央深改委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将融合发展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强调,标准在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规范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已成为世界的“通用语言”。标准化工作是融合发展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是推进融合发展的基础桥梁。

  一、标准支撑,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高质量发展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已成为各国的共同选择,标准先行成为普遍共识。全球主要国家纷纷将标准布局上升至国家战略,抢占国际话语权。

  (一)标准是全球主要国家抢占未来市场话语权的制高点,也是新一轮科技竞争的主战场

  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将标准推上了战略地位,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就掌握了产业发展的话语权。当前,主要国家纷纷将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话语权纳入国家战略。美国把标准置于比监管更重要的位置之上,在《国家标准战略》《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等战略布局中,突出强调通过标准化手段建立新的国际竞争优势。德国在《2020高科技战略》中明确提出积极参与全球标准竞争,推动国际标准的制定与发展;发布并三次迭代《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以标准化行动加速推动工业变革。中国持续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加强标准化领域顶层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35个方面布局标准化任务。标准之争正成为全球博弈的主战场,深深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经济、科技的走向。

  (二)标准是行业管理的重要抓手,也是产业融通发展的有力支撑

  标准作为连接政策和产业的桥梁、市场和的枢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发挥着重要作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渗透带来了新的应用和新的模式,标准在支撑科学施策、构建发展生态等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推进融合发展标准化工作,有助于政策布局,以标准为纽带为深化行业管理提供重要抓手;有助于产业生态融通,以标准为粘合剂贯穿产业研发、验证、转化和应用全过程,提升融合发展效率。

  (三)标准是凝聚共识的有效手段,也是助力创新成果固化的重要方式

  标准凝聚共识。标准的制定是建立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标准研讨的过程也是业界统一认识的过程。只有业界达成共识,形成统一规范,才能真正形成推进产业发展的合力。标准助力创新、推进成果固化,形成新的技术迭代。在创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今天,标准化的过程就是优中选优,在不同技术方案的比较选择中形成共识,通过标准的形式进行成果固化,不断达成新的技术标准,进而推动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

  二、融合创新,标准化持续迸发新活力

  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促使了标准研发与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一批创新型标准化成果落地推广,推动了融合发展迈入新阶段。

  (一)开源促进标准研制方式创新,丰富了融合发展标准供给

  开源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模式,标准是技术成果固化的有效手段。“开源+标准”共同打造凝聚共识的新方式,通过将成熟的开源成果快速转化为标准,推动了创新应用与经验总结之间的迭代优化,缩短了标准研发周期。标准院自主建设的木兰开源社区汇聚了一批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技术资源,为“事实”标准的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平台推动标准资源在线汇聚,提升融合发展效率

  标准公共服务平台汇聚了一批可复用、可调用的标准知识,通过智能推送为标准研制方提供标准制修订过程中所需的经验知识,有效保障了标准研制的质量和效率。标准院已建设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汇聚了1000多项已发布国家标准的解耦知识,提升了标准研制效率;工业APP汇聚平台已汇聚了2000多种符合标准要求的工业APP和工业软件产品,提升了供需对接效率。

  (三)工具创新标准服务方式,加快融合发展标准落地应用

  标准应用才是标准化工作的价值所在。工具化是标准应用实施的新模式,依据标准研发的测试软件和资源库、培训和咨询工具等,为用户使用标准提供了便捷,有利于标准的大规模传播与推广。标准院建立的CPS、工业软件/APP、云计算、区块链等测试能力均已通过CNAS认可,对外提供异构协议兼容、工业软件/APP产品质量、云服务、工业区块链系统等测试工具,帮助企业提升自身产品质量。

  三、凝心聚力,加快构建高水平融合发展标准体系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数字化发展进入快车道的关键时期,全面建设高水平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标准体系,增加融合标准供给,发挥标准支撑产业和技术发展的重要作用,是构筑融合发展新优势的必然要求。

  (一)凝心聚力,构筑融合发展标准化工作合力

  加快促进融合发展标准化机构及组织的建设,明确工作目标、畅通沟通渠道,形成各界相互促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是融合发展标准工作的必由之路。为此,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8)正在积极组建融合技术与应用标准化工作组织,聚焦融合发展的关键技术与应用,通过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推动形成各方参与、汇智聚力的工作格局。

  (二)定好路线图,加快融合发展标准化进程

  以工业互联网平台选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字典,以及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等一批业界急需的重要技术标准制定为主要目标,积极推进业界形成相关共识。鼓励聚焦自主技术研发攻关,构建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技术标准体系;充分运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化和团体标准的不同优势,迅速提高技术标准供给速度和水平;创新标准研发模式,加速标准成果工具化、模块化,降低应用推广门槛。

  (三)构建知识库,提升融合发展标准化质量与效能

  以标准管理服务平台为支撑,开展知识图谱工程建设,对标准研制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础技术以及质量要求等进行解耦,实现标准内容的组件化,提升标准研制的效率。同时,拓展标准试验验证能力,超前布局关键标准试验验证方法和工具,开展标准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完整性的验证,形成技术先进、经济实用的标准成果。

  (四)瞄准主流技术发展方向,掌握融合标准国际话语权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完善与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等发达国家融合发展标准战略的对标机制。充分利用ISO、IEC、ITU等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国内的对口机构,积极推动融合发展标准化工作成果的国际化。支持国内企业主导或实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并围绕国家战略,组织形成区域性标准化组织,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持续增强中国标准在国际组织和区域组织中的影响力,巩固和提升我国国际标准的话语权。

点击展开

相关资讯

店铺热门产品


产品分类

QQ交谈
拨打电话 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