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可控硅使用的注意事项
目前交流调压多采用双向可控硅,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和使用方便等优点,对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等都有显着效果,但它也具有过载和抗干扰能力差,且在控制大电感负载时会干扰电网和自干扰等缺点,下面我们来谈谈可控硅在其使用中如何避免上述问题。
1.灵敏度
双向可控硅是一个三端元件,但我们不再称其两极为阴阳极,而是称作T1和T2极,G为控制极,其控制极上所加电压无论为正向触发脉冲或负向触发脉冲均可使控制极导通,但是触发灵敏度互不相同,即保证双向可控硅能进入导通状态的最小门极电流IGT是有区别的。
2.可控硅过载的保护
可控硅元件优点很多,但是它过载能力差,短时间的过流,过压都会造成元件损坏,因此为保证元件正常工作,需有条件:
(1)外加电压下允许超过正向转折电压,否则控制极将不起作用;
(2)可控硅的通态平均电流从安全角度考虑一般按电流的1.5~2倍来取;
(3)为保证控制极可靠触发,加到控制极的触发电流一般取大于其额值,除此以外,还必须采取保护措施,一般对过流的保护措施是在电路中串入快速熔断器,其额定电流取可控硅电流平均值的1.5倍左右,其接入的位置可在交流侧或直流侧,当在交流侧时额定电流取大些,一般多采用前者,过电压保护常发生在存在电感的电路上,或交流侧出现干扰的浪涌电压或交流侧的暂态过程产生的过压。由于,过电压的尖峰高,作用时间短,常采用电阻和电容吸收电路加以抑制。
3.控制大电感负载时的干扰电网和自干扰的避免
可控硅元件控制大电感负载时会有干扰电网和自干扰的现象,其原因是当可控硅元件控制一个连接电感性负载的电路断开或闭合时,其线圈中的电流通路被切断,其变化率极大,因此在电感上产生一个高电压,这个电压通过电源的内阻加在开关触点的两端,然后感应电压一次次放电直到感应电压低于放电所必须的电压为止,在这一过程中将产生极大的脉冲束。这些脉冲束叠加在供电电压上,并且把干扰传给供电线或以辐射形式传向周围空间,这种脉冲具有很高的幅度,很宽的频率,因而具有感性负载的开关点是一个很强的噪声源。
四、双向可控硅的十条黄金规则
1.为了导通闸流管(或双向可控硅),必须有门极电流≧IGT ,直至负载电流达到≧ IL .这条件必须满足,并按可能遇到的最低温度考虑。
2.要断开(切换)闸流管(或双向可控硅),负载电流必须<IH,并维持足够长的时 间,使能回复至截止状态。在可能的最高运行温度下必须满足上述条件。
3.设计双向可控硅触发电路时,只要有可能,就要避开3+象限(WT2-,+)。
4.为减少杂波吸收,门极连线长度降至最低。返回线直接连至MT1(或阴极)。若 用硬线,用螺旋双线或屏蔽线。门极和MT1间加电阻1k倩蚋 8咂蹬月返缛莺兔偶浯拥缱琛A硪唤饩霭旆ǎ∮肏系列低灵敏度双向可控硅。
5.若dVD/dt或dVCOM/dt可能引起问题,在MT1和MT2间加入RC缓冲电路。 若高dICOM/dt可能引起问题,加入一几mH的电感和负载串联。 另一种解决办法,采用Hi-Com双向可控硅。
6.假如双向可控硅的VDRM在严重的、异常的电源瞬间过程中有可能被超出,采用下 列措施之一: 负载上串联电感量为几霩的不饱和电感,以限制dIT/dt; 用MOV跨接于电源,并在电源侧增加滤波电路。
7.选用好的门极触发电路,避开3+象限工况,可以限度提高双向可控硅dIT/dt承受能力。
8.若双向可控硅的dIT/dt有可能被超出,负载上串联一个几霩的无铁芯电感 或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另一种解决办法:对电阻性负载采用零电压导通。
9.器件固定到散热器时,避免让双向可控硅受到应力。固定,然后焊接引线。不要把 铆钉芯轴放在器件接口片一侧。
10.为了长期可靠工作,应保证Rthj-a足够低,维持Tj不高于Tjmax ,其值相应于可能的最高环境温度。
品牌 | 三社 |
价格: | ¥130元 |
型号 | PK130FG80 |
原产地 | 日本 |
产品数量 | 5322 |
产品关键字: | 可控硅 |
所属行业 | 光隔离器 - 三端双向可控硅,SCR输出 |
发布时间 | 2025/7/7 8:43:23 |